谢晓 广州文娱博主
在怎么追求到王菲这个问题上,圈中有许多风闻。李亚鹏后来在采访中供认,为了请朋友看王菲演唱会就花了100多万。如此印证了他在这件事上的确费了许多心思,也总算让王菲感触到了这个男人共同的存在。
可是哥哥李亚伟却泼了冷水:“你的这个挑选,就注定了你这一辈子,做什么工作,做得好或许欠好,都会遭到谴责。”
直到今日,李亚鹏也还活在“天后前夫”这个标签里。
从大学办演唱会卖掉了14多万张门票开端,李亚鹏就觉得这件事奠定了他人生的方向,不是做艺人而是当商人。
与王菲结婚后,他先是捐出200万元建议成立了书院中国文明开展基金会,后来又参加了丽江雪山艺术小镇的开发,还专门去读了长江商学院。
他屡次向外界表达他对“以挣钱多寡论英豪”的商业逻辑不认同,期望商业仅仅一种手法,一种“术”,而非意图。所以这种初衷或许注定了他在之后的商业运作里,的确会有某种抱负主义的成分。
雪山艺术小镇项目之前被李亚鹏认为是一块试验田,他还坦言自己在创业的过程中,是孤单的、不轻松的。这儿存在一个抱负与实际怎么宽和的问题。
但他也十分理解,自己在这条路上已出发了太久,再也不能回头了。
近些年商业地图越画越大,或许在李亚鹏看来,用4000万元乃至更多钱去完成文明商人的抱负都是值得的,但他或许没想理解,用他人的钱去完成自己的抱负,的确有点不实际。
本文来历:羊城晚报